第3节. httpd软件工作模型

URI

URI: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统一资源标识,分为URL和URN

​ > URN: Uniform Resource Naming,统一资源命名

​ 示例: P2P下载使用的磁力链接是URN的一种实现 magnet:?xt=urn:btih:6605589.....890EF888666

​ > URL: Uniform Resorce Locator,统一资源定位符,用于描述某服务器某特定资源位置。

两者区别:URN如同一个人的名称,而URL代表一个人的住址。换言之, URN定义某事物的身份,而URL提供查找该事物的方法。URN仅用于命名, 而不指定地址

image-20230926170209512

额,看来URI真的很多啊,哈哈哈

其实URL使用是最多的,URI里面虽然包含了很多,但是URL是最最多的,所以通常人们提到屌丝的时候,大概也不是什么赞美,哎哎哎,通常工作中URI和URL其实是混为一谈的,不必较真。但是你自己说出来的就得是URL

URL组成

image-20230926174512659

URL格式:

<scheme>://<user>:<password>@<host>:<port>/<path>;<params>?<query>#<frag>

scheme:方案,访问服务器以获取资源时要使用哪种协议,比如https://,这就是scheme,ftp://也是schema,不同的scheme其实就是不同的协议,自然后面的port也就不同。 user:用户,某些方案访问资源时需要的用户名 # 基本不用 password:密码,用户对应的密码,中间用:分隔 # 基本不用 Host:主机,资源宿主服务器的主机名或IP地址 port:端口,资源宿主服务器正在监听的端口号,很多方案有默认端口号 path:路径,服务器资源的本地名,由一个/将其与前面的URL组件分隔 params:参数,指定输入的参数,参数为名/值对,多个参数,用;分隔 # 名/值对,就是在说 键值对的形式 query:查询,传递参数给程序,如数据库,用?分隔,多个查询用&分隔 # 这个比较常见,👇cat是类型的简写。

image-20230926181328783

上图👆?cat=670,671,672实际上就是mysql的select * from goods where cat='670,671,672';

frag:片段,一小片或一部分资源的名字,此组件在客户端使用,用#分隔 这个是跳转,比如业内跳转到下面的内容。

​ 当点击M的时候👇,就等价于在URL后面补一个#m,这就是frag片段,可用来直接跳转到下面的特定行。

image-20230927101506329

image-20230927101526588


image-20230926181801624

&就是select里的and,翻译成DQL就是select * from goods where cat='670,671,672' and ev='exbrand_华为(HUAWEI)^' and cid3='672'; 这里还涉及%2C就是,逗号 然后%5E好像是^脱字符,

image-20230926182329805

image-20230926182640685

image-20230927103727240

网站访问量

IP(独立IP):即Internet Protocol,指独立IP数。一天内来自相同客户机IP地址只 计算一次,记录远程客户机IP地址的计算机访问网站的次数,是衡量网站流量 的重要指标;

​ 需要注意的是,IP不代表一个用户,一个公司可能出口就是一个IP。

PV(访问量): 即Page View, 页面浏览量或点击量,用户每次刷新即被计算一 次,PV反映的是浏览某网站的页面数,PV与来访者的数量成正比,PV并不是页 面的来访者数量,而是网站被访问的页面数量;

​ PV,是页面刷新一次就算一次, 叫页面点击量,我觉的前提是你的业务不涉及自动刷新功能吧。

UV(独立访客):即Unique Visitor,访问网站的一台电脑为一个访客。一天内相 同的客户端只被计算一次。可以理解成访问某网站的电脑的数量。网站判断来 访电脑的身份是通过来访电脑的cookies实现的。如果更换了IP后但不清除 cookies,再访问相同网站,该网站的统计中UV数是不变的

​ 这里涉及cookies标识用户身份,按上文描述,IP就算换了,缓存还在cookies还在,用户身份不变的,这其实好理解,类似缓存一样,身份老的cookies一直在那呢,所以server还是认为同一个用户。

网站统计:http://www.alexa.cn/rank/

网站统计实例

image-20230927114419964

网站访问量

image-20230927114430684

web服务请求处理步骤

一次完整 的http请求处理过程

image-20230927114348800

1、建立连接:接收或拒绝连接请求

​ 三次握手后,发http请求过去,对方收到后去判断是否为合法用户,来判断是否接收和拒绝。

2、接收请求:接收客户端请求报文中对某资源的一次请求的过程

​ 接收请求会有多种响应模型,统称为web I/O响应模型👇:

Web访问响应模型(Web I/O)单进程I/O模型:启动一个进程处理用户请求,而且一次只处理一个,多个 请求被串行响应

多进程I/O模型:并行启动多个进程,每个进程响应一个连接请求

复用I/O结构:启动一个进程,同时响应N个连接请求

​ 实现方法:多线程模型和事件驱动 ​ 多线程模型:一个进程生成N个线程,每线程响应一个连接请求 ​ 事件驱动:一个进程处理N个请求

复用的多进程I/O模型:启动M个进程,每个进程响应N个连接请求,同时接 收M*N个请求

就是讲了一个服务器的进程-线程,处理单-多用户请求的情况。

前面提到的tcp连接里多个请求并发,和这里的关系就是tcp连接就是用户连接请求。

web访问响应模型

image-20230927134429743

上图不好说对不对,至少apache不是(b),apache如果用上图解释,需要将(b)改成多进程I/O结构,然后apache是使用(a)/(b)/(c)三种的,默认是(b)多进程就对了。

(c) 就是单进程 通过"连接复用器"来对接多个连接请求,思路如下👇: 不知道这个连接复用器是否是多线程还是指的是事件驱动呢?好像是的,连接服用可能也是事件驱动的一种应用场景,什么应用场景--就是网络连接的事件驱动下产生的连接服用器这么一个效果。俺是这样理解了~

​ ①这里涉及一个情况:就是一堆用户的请求连接过来,server需要从DB里调用数据资源取到后才能给到用户响应response,所以不是每个用户的请求都能够立即响应的,也不需要立刻响应的,就算该进程就为一个用户服务,也会存在 调用资源没法立即响应的情况。所以这有了连接复用器的 发挥空间。

​ 同样再梳理一遍:连接复用器 也叫 连接池 ,这个pool里就接收用户发起的请求,比如来个7个用户(7剑夏天山),但是立即需要处理的请求不是所有的用户,用户的响应,需要server去磁盘上或者db里找到对应的文件数据资源。这些资源在server找到之前,是不需要和回应用户的,此时只需要和用户保持连接(长连接)就行,你看这不就是event MPM的监听线程干的活嘛。

​ 比如针对某个用户的网页请求,server已经把对应的网页文件已经从磁盘上调度/加载到当前的进程里了,此时就可以回应他了。

​ 所以server回应用户,涉及后端的 数据查找-网页文件合并?-加载到进程? 大概这些步骤吧。

结合下图👇理解一下,accept函数调用后,就接收client的connect,开启一个新的socket就是一个连接,通过这个socket连接来响应用户请求,这一个连接就是上面讨论的用户请求,一个socket通常不会独享一个进程,都是多个socket通过连接复用器来共享一个进程的。

image-20230927143547740

在后面讲到nginx的时候,会展开说,一个进程并发给多个用户响应,背后有一些复杂的I/O模型,涉及 阻塞、非阻塞、复用多路复用。

(d) 其实就是(c)的进一步,比如nginx,会开一个主进程,然后有几个颗CPU,就开几个子进程,然后每个子进程来讲,就是一个(c)结构。每个子进程再开多个线程*然后为多个用户提供响应服务。

*再开多个线程*:*不过图中提到的都是线程,而不是进程,这一点也有不同,我猜可能是这样,niginx为例,①主进程一个②几个CPU开启几个子进程③子进程再开启多个线程,此时细化到线程才对应(c)的单线程I/0 连接复用器结构。参考https://cloud.tencent.com/developer/article/1931083*

apache是(b)结构,多线程I/0结构;一个用户请求过来就开启一个线程为其响应,所以资源消耗主要是内存消耗比较大。apache并发所以上不去,虽说上不去,但传统行业基本也够用(用户量没有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大一般情况),互联网不行nginx才行。

image-20230927161628592

image-20230927161301440

3、处理请求:服务器对请求报文进行解析,并获取请求的资源及请求方法等相 关信息,根据方法,资源,首部和可选的主体部分对请求进行处理

元数据:请求报文首部
<method> <URL> <VERSION>
HEADERS     格式 name:value
<request body>  
示例:
Host: www.magedu.com     请求的主机名称
Server: Apache/2.4.7

HTTP常用请求方式(方法),Method
GET、POST、HEAD、PUT、DELETE、TRACE、OPTIONS

估计是这里一堆东西,不过好像一些关键字变了👇:

image-20230927164054085

比如,GET 方法,然后结合URL里指明的页面,此时server就会去找这个URL所指的资源,于是进入下一步4-访问资源。

4、访问资源

服务器获取请求报文中请求的资源web服务器,即存放了web资源的服务器,负责向请求者提供对方请求的静态资源,或动态运行后生成的资源 资源放置于本地文件系统特定的路径:DocRoot # apache的默认路径找页面资源咯

DocRoot --->  /var/www/html    # 默认的页面根路径。
/var/www/html/images/logo.jpg

http://www.xxxx.com/images/logo.jpg    # images/log.jpg就是去httpd的根路径下找。

web服务器资源路径映射方式: ①docroot ②alias ③虚拟主机docroot ④用户家目录docroot

找到磁盘上的网页文件后,要构建 "响应报文" 于是进入下一步 5-构建响应报文。

apache的documentation入口官网竟然没了,不过可以直接进去

https://httpd.apache.org/docs/

5、构建响应报文:

一旦Web服务器识别出了资源,就执行请求方法中描述的动作,并返回响应 报文。响应报文中 包含有响应状态码、响应首部,如果生成了响应主体的话,还包 括响应主体

1、响应实体:如果事务处理产生了响应主体,就将内容放在响应报文中回送过 去。响应报文中通常包括:

​ 描述了响应主体MIME类型的Content-Type首部

​ 描述了响应主体长度的Content-Length

​ 实际报文的主体内容

2、URL重定向:web服务构建的响应并非客户端请求的资源,而是资源另外一 个访问路径

永久重定向301:http://www.360buy.com

临时重定向302/307:http://www.taobao.com 不过这个也变成301了,需要重新找一个

https://blog.csdn.net/idwtwt/article/details/90692773 👈这个有时间再研究吧,不研究也行,知道有这个回事就行。

3、MIME类型

Web服务器要负责确定响应主体的MIME类型。多种配置服务器的方法可将MIME类型与资源管理起来:

​ 魔法分类: Apache web服务器可以扫描每个资源的内容,并将其与一个已知模 式表(被称为魔法文件)进行匹配,以决定每个文件的MIME类型。这样做可能比较 慢,但很方便,尤其是文件没有标准扩展名时

​ 显式分类: 可以对Web服务器进行配置,使其不考虑文件的扩展名或内容,强 制特定文件或目录内容拥有某个MIME类型

​ 类型协商: 有些Web服务器经过配置,可以以多种文档格式来存储资源。在这 种情况下,可以配置Web服务器,使其可以通过与用户的协商来决定使用哪种格 式(及相关的MIME类型)"最好"

​ 看不懂,没关系,GPT来帮你👇其实就是上文的表达方式不太通俗易懂。

image-20230928094542968

“当我们访问一个网页或下载一个文件时” 有个好的开头就能让你 立刻理解整段中心思想

6、发送响应报文

Web服务器通过连接发送数据时也会面临与接收数据一样的问题。服务器可能有很多条到各个客户端的连接,有些是空闲的,有些在向服务器发送数据,还有一些在向客户端回送响应数据。服务器要记录连接的状态,还要特别注意对持久连接的处理。

​ 对非持久连接而言,服务器应该在发送了整条报文之后,关闭自己这 一端的连接。

​ 对持久连接来说,连接可能仍保持打开状态,在这种情况下,服务器 要正确地计算Content-Length首部,不然客户端就无法知道响应什么时候结束了

7、记录日志

最后,当事务结束时,Web服务器会在日志文件中添加一个条目,来描述已执行的事务。针对这些日志分析,有可能帮助你进一步了解用户画像,从而更好的规划网站内容,啥不理解?打个比方,如果网站内容都是卖货的,就分析日志多多进好卖的商品呗。

image-20230928095629903

http的7个处理过程弄完,下面看看I/O方面的情况,用户的访问其实涉及很多I/O:磁盘I/O、网络I/O、内核和进程之间的交换。

image-20230928133758084

图中👆是涉及浏览器、服务器和硬盘、网口、内核、socket buffer这是网络缓冲区就在内核中、http应用程序的各方I/O和数据交换。

1、用户的浏览器打开一个网页的请求

2、请求的数据包发送到了服务器的接口,就放入接口缓冲

3、然后 内核就从接口缓冲区里拿到数据,放到内核的网络缓冲区(socket buffer)里。

4、然后进一将请求数据交给应用程序httpd这个服务。

5、httpd软件查看请求,一看是个GET方法用户要得到index.html文件

6、由于用户的进程是无法直接访问磁盘的,所以httpd软件发送一个指令给内核(要知道软件本身也不能直接访问磁盘,都是通过内核去间接打交道的)

7、内核收到指令后内核通过DMA--直接内存和磁盘的交互,这里参见

image-20230928120205639

image-20230928121308019

内核就通过DMA直接把磁盘的index.html文件读入到内存中的内核缓冲区?然后再把index.html文件复制到http进程的内存空间里。

​ 得到这个文件后,还得在外层封装响应头部,再发送给内核的buffer缓冲区--socketbuffer。

​ 再发给网卡缓冲区,再发给用户的浏览器,

​ 再记录日志。

HTTP服务器应用

http服务器程序 httpd <--- apache nginx lighttpd

应用程序服务器

​ IIS .asp ​ tomcat .jsp ​ jetty 开源的servlet容器,基于Java的web容器 ​ Resin CAUCHO公司,支持servlets和jsp的引擎 ​ webshpere(IBM), weblogic(BEA), jboss,oc4j(Oracle)

市场占有率统计 www.netcraft.com

https://www.netcraft.com/resources/?type=blog # 以前在news现在放到blog路径里了。

https://www.netcraft.com/blog/august-2023-web-server-survey/

image-20230928140014045

nginx不仅仅可以做web服务器,还可以做强大的反向代理。

apache只能作为web服务器。

HTTPD介绍

httpd

​ 20世纪90年代初,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NCSA开发

​ 1995年开源社区发布apache(a patchy server) # 补丁服务器,我国也有一个补丁墙-三个佛,哈哈~ 都很牛逼~

​ ASF: 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

​ FSF:Free Software Foundation

特性

​ 高度模块化:core + modules # 核心+模块,都是这样的,包括linux(内核+各种模块)

​ DSO:Dynamic Shared Object 动态加/卸载 # 这些模块 安装/卸载 比较灵活,灵活个屁,据说是编译的时候加进去的。

​ MPM:multi-processing module多路处理模块 # 这里排版空间不够写道下面去👇下文内容

image-20230928142515284

APACHE不仅仅是HTTPD咯,点开See All Projects可见N多ASF旗下的开源软件。

image-20230928142915836

往下翻,可见tomcat也是他家的,一切都是从apache开始的。

kafka也是,牛逼

hadoop、HBase 也是~ 这些都是大数据里的东西

大数据运维这个岗位,和正常linux应用运维不一样,大数据有开发、运维两个方向。

大数据运维可能就涉及HBase,hadoop的搭建?都是一些专业大数据分析相关的软件维护了吧。

上接前文跳到前文,MPM:multi-processing module多路处理模块 # 这个和前面的web访问响应模型很像啊跳转前文

MPM工作模式

image-20230928152716920

prefork:多进程I/O模型,每个进程响应一个请求,默认模型

​ 一个主进程:生成和回收n个子进程,创建套接字,不响应请求

​ 多个子进程:工作work进程,每个子进程处理一个请求;系统初始时,预先生成多个空闲进程,等待请求,最大不超过1024个

worker:复用的多进程I/O模型,多进程多线程,IIS使用此模型

​ 一个主进程:生成m个子进程,每个子进程负责生个n个线程,每个线程响应一个请求,并发响应请求:m*n

event:事件驱动模型(worker模型的变种) 这个图中没有唉。

一个主进程:生成m个子进程,每个子进程负责生个n个线程,每个线程响应一个请求,并发响应请求:m*n,有专门的监控线程来管理这些keep-alive类型的线程,当有真实请求时, 将请求传递给服务线程,执行完毕后,又允许释放。这样增强了高并发场景下的 请求处理能力

image-20230928155851658</font>

​ httpd-2.2:event 测试版,centos6默认

​ httpd-2.4:event 稳定版,centos7默认,现在马上都用rocky-linux9这一类的linux,httpd早就默认yum下来就是2.4了。

https://cloud.tencent.com/developer/article/1931083

https://httpd.apache.org/docs/2.4/zh-cn/mpm.html # 看原版算了

进一步看图

prefork MPM,pre fork就是预先开好fork子进程得意思

image-20230928162311509

注意,这个模式下,一个子进程里只会开一个线程,所以一般就说一个进程服务一个用户请求了。

Prefork MPM: 预派生模式,有一个主控制进程,然后生成多个子进程,使用 select模型,最大并发1024,每个子进程有一个独立的线程响应用户请求,相 对比较占用内存,但是比较稳定,可以设置最大和最小进程数,是最古老的一 种模式,也是最稳定的模式,适用于访问量不是很大的场景。

优点:稳定

缺点:慢,占用资源,不适用于高并发场景

worker MPM

image-20230928162440696

worker MPM:是一种多进程和多线程混合的模型,有一个控制进程,启动多 个子进程,每个子进程里面包含固定的线程,使用线程程来处理请求,当线程 不够使用的时候会再启动一个新的子进程,然后在进程里面再启动线程处理请求,由于其使用了线程处理请求,因此可以承受更高的并发。

优点:相比prefork 占用的内存较少,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请求

缺点:使用keep-alive的长连接方式,某个线程会一直被占据,即使没有传输 数据,也需要一直等待到超时才会被释放。如果过多的线程,被这样占据,也 会导致在高并发场景下的无服务线程可用。(该问题在prefork模式下,同样会 发生)

event MPM,在worker PMP基础上多了回收线程机制,我估计就是前文提到的"事件驱动"

image-20230928162646587

不过上图PPT是将事件驱动放到 复用I/O结构里,实际上复用多进程I/O结构里也会有事件驱动,其实apache的event MPM就是在复用的多进程I/O模型基础上又加了事件驱动模型,

image-20230928162910546

我认为 所谓的 连接复用器,其实就是 事件驱动模型。

image-20230928163005939

event MPM:Apache中最新的模式,属于事件驱动模型(epoll),每个进程响应多个 请求,在现在版本里的已经是稳定可用的模式。它和worker模式很像,最大的区别在 于,它解决了keep-alive场景下,长期被占用的线程的资源浪费问题(某些线程因为被 keep-alive,空挂在哪里等待,中间几乎没有请求过来,甚至等到超时)。event MPM中,会有一个专门的线程来管理这些keep-alive类型的线程,当有真实请求过来 的时候,将请求传递给服务线程,执行完毕后,又允许它释放。这样增强了高并发场景 下的请求处理能力

event只在有数据发送的时候才开始建立连接,连接请求才会触发工作线程,即使用了 TCP的一个选项,叫做延迟接受连接TCP_DEFER_ACCEPT,加了这个选项后,若客户 端只进行TCP连接,不发送请求,则不会触发Accept操作,也就不会触发工作线程去 干活,进行了简单的防攻击(TCP连接)

优点:单线程响应多请求,占据更少的内存,高并发下表现更优秀,会有一个专门的线 程来管理keep-alive类型的线程,当有真实请求过来的时候,将请求传递给服务线程, 执行完毕后,又允许它释放

缺点:没有线程安全控制

image-20230928170712124

上图👆没有提到,前文说的,client请求过来,server从后台捞出数据/文件之前的一个不响应处理,只是维持连接,我觉得可以把这个动作逻辑加到上图的 请求1过来,交给工作线程A处理,但是捞出数据/文件之前,都不会响应,此时这个工作线程A可能去干别的事也是有可能的,期间该线程A向内核发起数据查询后,就将连接交给监听线程,然后等内核通过DMA拿到数据/文件后放入内核缓冲,此时线程A才会重新从监听线程接管之前的连接,将HTTP响应回给用户。event也好,连接复用器也罢,其实正式有了监听线程,才有了单线程多路复用的可能,所以这个监听线程和工作线程之间的协同合作就是连接复用器,就是event MPM机制

​ 补充一下:线程的一个释放和阻塞问题,涉及①工作线程处理完请求后就会释放线程②处理着请求呢,等待DMA将数据调入缓冲呢此时 是否不是阻塞,是否也存在该线程干别的工作去了,这个调度是否也是内核还是event MPM机制调度的呢?然后③就是空请求不会分配线程;以上就是的事件调度机制event可以做到高并发。 本质上还是 时分复用+用完立马释放+和空请求不分配 这么一套优化动作

​ 其实你要说学技术有什么用,学这么细有什么用,反正配置文件一个单词就搞定了。你要知道,上面这套东西是人家apache自身的处理逻辑,当你不用apache的时候就没有这套逻辑了,你自己开发的脚本、软件,如果面对这些场景的时候,此时就有处理思路,这就是学习的本质!对吧,无非是内核函数的调用,线程的分配,连接的维持,这些拆分开来,确实可以想象代码模块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,特别是写C的那帮吊人,吊人在这里是羡慕嫉妒恨的意思,想当初C就上课听考试还能70,现在啥都不会了。image-20230928133758084

其实,别人问你apache的三个MPM多路处理机制,你可以两句话搞定他咯

①http2.2之前默认是预fork,开启子进程,单一线程,资源占用大,内存消耗高;

②http2.4之后默认是事件模型,子进程里有监听线程和工作线程,监听 负责分配任务给工作线程和绑工作线程维护与客户的连接;工作线程就拼命干活。

③此时你可以反问,工作线程如果从监听线程接手了一个请求,该请求需要从本地捞取的数据文件量大,此时I/O处理时间长,你反问:工作线程是阻塞态还是干别的活,如果是干别的活去了,这个调度机制是系统内核本身的行为还是apache event事件机制实现的。

所以说apache高并发不行,顶多C10K( connect 10 000,1w的连接),其实可能是停留在老的版本也就是prefork这个机制上的,我严重这样认为,所以高并发apache也能支持的。

只不过niginx的牛B之处,估计在于 人家支持复杂的反向代理,L4的也OK,所以这就集成了F5和WEB SERVER的功能,你说谁还用apache呢,所以不要用并发去踩人家apache,而要准确的认知。

至于你说结果对了就行,那就没有推导能力咯,用错误的论据得到正确的结论,下次呢?

然后这里提一个点应用上的:为什么传统公司用apache的prefork,因为event MPM存在一个问题就是,如果一个子进程里的某个工作线程 DOWN了,那么可能会导致整个子进程都DOWN了--影响同一个子进程下的其他线程。 那个,我怎么感觉不一定呢,对吧,哦某个工作线程吊死占用大量资源?也许吧。 所以大家的共识是:追求稳定性用prefork,呵呵,整个共识也许是不对的,早些年的共识吧,这里表示怀疑。

image-20230928174535867

image-20230928175201920

然后APACHE MPM其实最终还是要读官方的

https://httpd.apache.org/docs/2.4/zh-cn/mpm.html

举个例子

image-20230928181026282

默认机制其实很多的👆,不是PPT上仅仅的三种就完事了。

Copyright 🌹 © oneyearice@126.com 2022 all right reserved,powered by Gitbook文档更新时间: 2024-07-28 14:47:51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